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自由經濟示範區Q & A

一、自由經濟示範區所為何來?其終極目的為何?
馬政府告訴你的表相:
自經區的核心理念:國際化(制度改革、國際接軌)、自由化(市場開放、法規鬆綁)、前瞻性(產業創新、升級轉型)。依此核心理念,規劃了六大推動策略(突破法規框架、創新管理機制)與五大創新重點(以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為主)。六大推動策略包括:市場開放(放寬律師、會計師及建築師設立資格及投資限制;陸資投資比照外資)、租稅競爭(前3年外(陸)籍專業人士薪資減半課稅)、人才流動(外籍免簽、免經驗;陸籍核發商務多次出入許可)、商品流動(允許管制性物品進入示範區)、土地取得(多元土地取得;簡化變更、使用之審核程序)、營運服務(單一窗口專人辦理;海關24小時全年無休)。五大創新重點包括:金融服務、教育創新、智慧物流(透過「前店後廠」委外加工模式,提高商品流通自由及附加價值)、國際健康、農業加值。
自經區第一階段以自由港(六港一空:高雄港、台中港、台北港、基隆港、蘇澳港、安平港和桃園航空自貿港區)及農業園區(屏東農業生技園區)為基礎,自2013年8月已開始啟動。第二階段將在國內推動特別條例(即目前馬政府正在積極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立法。最終目標是要讓台灣成為自由經濟島。
自經區的真相:
這樣的規劃與包裝,表面看起來冠冕堂皇,但骨子裹卻是魔鬼暗藏。其實是假「國際化、自由化」之名,而行「中國化」之實的美麗包裝而已,因為實際上的法規鬆綁、制度改革與市場開放,幾乎都是針對中國,而不是真要接軌國際(見  )。自經區雖說是以服務業為主,但透過「前店後廠」委外加工模式,全台各縣市遍地開花,其實是農業、製造業、服務業一網打盡。透過自經區,兩岸之間,金流、人流、物流將可全面自由化。目前仍有兩千多項中國農、工產品管制進口,但自經區的「商品流動」推動策略卻允許管制性物品進入。這明顯是要引中國入台灣,完成與中國的「經濟統合」,為馬英九的政治上「終極統一」鋪路。

二、自由經濟示範區與「一中市場」有何關係?
「終極統一」是馬英九的中心思想與追求的目標。他所採取的策略,乃是先經濟後政治,由「經統」(經濟統合)邁向「政統」(政治統一)。而他要完成「經統」的手段與措施,則是假「國際化、自由化」之名,行「中國化」之實,致力建構「一中市場」。從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到服貿協議,以及接下來的貨貿協議之簽署,都是建構「一中市場」的具體措施。依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規範,台灣與中國簽署ECFA後,在十年內,絕大多數(90%以上)的商品都要完全自由化;也就是說,只有很少數(10%以下)的產品可以管制進口。而目前仍有兩千多項中國農、工產品管制進口,即使簽署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後,仍可對少數產品管制進口,但自經區卻允許管制性物品進入。這明顯是為ECFA、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加開一扇大後門,引中國入台灣,是要建構超完美的「一中市場」。沒有自經區,「一中市場」就不夠完美。

三、自由經濟示範區有何急迫性?為什麼馬英九要急於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
馬政府原想在六月底前通過「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協議」),並在年底前通過「貨物貿易協議」(簡稱「貨貿協議」)的如意算盤,被「318太陽花學運」給打翻了。但馬政府仍不死心,透過其立法院黨團召開兩次臨時會,想在臨時會中再闖「服貿協議」,而且還加上「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簡稱自經區條例)。甚至在「高雄氣爆」事件爆發後,理當舉國上下致力於救災之際,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竟還主張要審議「自經區條例」,且排入議程,進行審議。通過「自經區條例」、設置自經區有比救災更迫切需要嗎?馬政府究竟在猴急什麼?原因無他,已是跛腳的馬政府所剩任期僅一年多,而自經區是要完成「一中市場」的超完美建構,如此完美的與中國「經濟統合」後,政治上的「終極統一」就會水到渠成;即使2016年再度政黨輪替,此種情勢也將無法逆轉。因此,雖然對台灣而言,自經區無異是「引狼入室、自掘墳墓」;但對馬英九而言,自經區乃是達成其「終極統一」目標的關鍵。這才是跛腳的馬政府會如此猴急的主要原因。

四、從ECFA、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到自由經濟示範區,誰獲利?誰受害?
從ECFA、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到自由經濟示範區,就是要完成「一中市場」的建構,要與中國「經濟統合」。根據蕭萬長先生自2000年以來推動「一中市場」的主張,這個市場(包括台灣與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要在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規範下,追求進一步的經濟整合,兩岸間商品、人員、資金、服務與資訊全面自由化,…最終達到經貿政策與貨幣的全面統一。如此的「經濟統合」,台灣的經濟主權便會逐漸自然消失!ECFA簽下台灣與中國「經濟統合」的婚約,貨貿協議與服貿協議是進一步履行婚約的結婚進行曲,自經區則是敞開大門,歡迎中國來迎娶台灣、併吞台灣,完成中國所謂的「經濟一體化」的經濟統戰目標。在這過程中,台商(含製造業與金融服務業)大量西進,將資金、人才、技術帶往中國,為中國創造非常可觀的就業機會,提升其產業競爭力,壯大中國的總體經濟實力;同時排擠台灣的國內投資,造成產業空洞化,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薪資水準不升反降,貧富差距繼續擴大,台灣經濟成長動能不斷流失。另一方面,中資來台將挖走台灣產業的關鍵技術,或是別具政治目的的「戰略性」投資,包括變相移民、影響台灣股市、房市、媒體及金融穩定,進而影響台灣的經濟與金融政策,掌控台灣的經濟命脈。當中資企業挾其成本優勢進入台灣市場,台灣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不論是製造業或服務業)將難以與之競爭而紛紛倒閉,台灣的勞工將遭受重大的衝擊。很明顯的,在這「經濟統合」的過程中,兩岸的財團、權貴子弟將會獲取龐大的經濟利益,而台灣的中小企業、中低所得收入者(包括中產階層與藍領勞工)、中南部地區將是相對被剝奪的受害者。其中,最大的獲利者將是中國共產黨政府與中國國民黨的馬金江集團,而最大的受害者將是台灣與不願被中國併吞的台灣人。
2014/08/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