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武漢肺炎對台灣經濟之衝擊將更勝SARS


武漢肺炎對台灣經濟之衝擊將更勝SARS

去年(201912月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根據中國網站對確診病例的統計(很可能低估),迄今(210日)中國境內已達40,197例,死亡908例;全球共40,650例,死亡910例。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中國各大城市陸續封城,中國首都北京今天也封城,最大都市上海亦跟進。據報導,迄今中國已有逾80座城市採取封閉式管理(即封城),包括四大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中國政府原決定延長春節假期,到210日才復工。但今天預定復工日,卻有非常多的企業基於疫情惡化的威脅而宣布延後復工。此次「武漢肺炎」災情之嚴重將遠勝於十七年前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對經濟之衝擊也將更勝於SARS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200211月到20037月間的SARS疫情,在37國造成8,098人罹病(含中國5,327人、香港1,755人)774人死亡,全球平均死亡率達9.56%全球經濟損失達400億美元(約當新台幣1.2兆元),中國及香港的經濟所受打擊尤其沉重。實際資料顯示,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率由2003年第一季的12%以上,大幅回落到第二季的3.5%,年增率由11.1%回落2個百分點到9.1%。主要受到影響的產業包括:觀光旅遊、交通運輸、旅館飯店和餐飲等相關服務業
此次「武漢肺炎」疫情,在短短一個多月期間(尚未達高峰期)就造成全球共40,650例,已是SARS疫情全期間的5倍。而且在中國各大城市都採取封閉式管理,中國政府又下令企業延後復工等前所未見的措施。因此,「武漢肺炎」造成的災情當然會遠勝於SARS
「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之衝擊方面,首當其衝的產業雖然同樣是觀光旅遊、交通運輸、旅館飯店和餐飲等相關服務業,但此次疫情對全經濟的影響則更勝SARS,因為過去十七年來中國經濟結構的改變,現在直接受影響的這些服務業占全經濟比重更大,例如觀光業占中國GDP5%,相較於2003年僅占2%這些來自需求面的衝擊,透過產業關聯效果所產生的乘數效果對全經濟的影響將更大。再加上企業被迫延後開工生產,直接對製造業造成衝擊,導致供給面產業供應鏈的斷鏈效應,故其對全經濟的衝擊當然會更勝SARS
當中國經濟受到更嚴重的衝擊,連帶也將對全球經濟成長造成打擊,因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規模遠超越2003年。2019年中國的GDP約占全球經濟的16%,而在SARS爆發時則僅占8.7%
至於「武漢肺炎」疫情對台灣經濟之衝擊,恐怕同樣會更勝於SARS由於台灣與中國的經貿交流過密,台灣對中國的經貿依賴度過高,在SARS疫情期間,台灣經濟也因而大受衝擊。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利用投入產出模型的研究,SARS疫情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衝擊平均約0.9個百分點。當年筆者曾經以「中國風險不可測 雞蛋勿再放同籃SARS看台灣的經濟安全」一文(見Taiwan News 總合周刊,第81期,2003515日,第89頁),提醒執政當局,務必要好好地檢討「積極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並以「全球化」策略來化解經濟「中國化」的危機。然而,當年的扁政府卻置若罔聞,到2008年馬政府更對中國採取「全面開放」的政策。
如今台灣對中國市場(含香港)的出口依賴度高達40,超過2003年的34%,而且台灣的對外投資有七至八成集中在中國,也遠高於2003年的四成。由於台灣對中國的經貿依賴度更高,「武漢肺炎」疫情當然會對台灣經濟造成更大的衝擊。不過,20183月美中貿易戰(含科技戰)以來,逼使不少台、外商撤出中國,回流或投資台灣,可能使台灣經濟受到的衝擊減輕些,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但願這次「武漢肺炎」能驚醒執政當局與台商,是台灣經濟脫離依賴中國、轉危為安的契機!
王塗發 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退休教授 2020210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台灣經濟因過度向中國傾斜而向下沉淪


台灣經濟因過度向中國傾斜而向下沉淪

台灣的經濟在1960年代中期起飛後,在1970年代與1980年代前半期創造了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908月,台灣開放台商對中國間接投資開啟了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接著台商大舉西進、錢進中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即逐年轉趨下滑。2000年之後,台灣經濟因「脫美入中」而「由盛轉衰」。事實上,2001年因民進黨政府採納主張「一中市場」的蕭萬長之建議,對中國「積極開放」後,就逐漸步入經濟傾中的歧途;尤其自2008年以來,馬政府對中國「全面開放」,並與中國簽訂ECFA,積極建構「一中市場」,欲與中國經濟整合,更導致台灣經濟成長動能不斷流失,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實際的經濟統計數據顯示,自1990年代以來,隨著對中國投資不斷擴增,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也不斷增溫。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不斷攀升,到2007年就已達40%,2010年更高達41.8%,之後也都維持在40%左右。同期間,對美國的出口比重則逐年下降,由40%以上降至10%左右。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攀升到四成以上,而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則大幅滑落到一成左右,再加上對外投資有八成以上集中於中國,台灣經濟顯然早已邁入「脫美入中」、高度向中國傾斜的歧途。
綜觀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之演變,不難發現: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和台灣的經濟成長呈現高度負相關,即兩國的經貿關係愈密切,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就愈低!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早期(19501989年)雙方幾乎沒有經貿往來的年代,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8%以上(1950年代8.4%,1960年代9.2%,1970年代10.2%,1980年代8.1%);在李登輝主政的1990年代,開放兩國初步經貿交流,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降為6.5%;在陳水扁主政的2000年第三季至2008第二季對中國採取「積極開放」政策,兩國經貿關係升溫,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降為4.4;在馬英九主政的2008年第三季至2016年第二季,對中國採取「全面開放」政策,兩國經貿關係更加緊密,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再降至2.7%。在蔡英文主政的2016年迄今,對中國採取「維持現狀」政策,即維持馬前政府的開放政策,台灣經濟成長率在3%上下起伏。
20083月美國川普總統啟動美中貿易戰(含科技戰)以來,逼使不少台、外商撤出中國,回流或投資台灣,而且美國政府也致函美國500大企業,鼓勵它們投資台灣,強化與台灣的經貿合作關係才使台灣經濟不再繼續向下沉淪。但願這是台灣經濟脫離依賴中國、轉危為安的契機!然而,台灣經濟能否從此脫胎換骨,擺脫中國之掌控,由谷底翻升的關鍵,則在於111日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台灣人民是要選擇追求民主自由而親美的政黨,或是要選擇向獨裁專制中國屈膝求和的親中政黨。
                                                                                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