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遠離核災」或「擁抱核四」的抉擇

台灣2012年總統大選,不僅是要決定未來台灣的命運是要維持主權獨立的國格或是要與中國簽署「和平協議」而被中國「和平併吞」,而且也是對台灣未來的生存環境是要「遠離核災」或是要「擁抱核四」的抉擇。民主進步黨的英嘉配與中國國民黨的馬吳配對此有截然不同的主張,選民必須審慎思量而作出明智的抉擇。本文僅就後項抉擇來分析。
英嘉配的核能政策主張,呈現在其《十年政綱》的能源篇。而馬吳配的核能政策主張,則呈現在其《黃金十年 國家願景》(2011年10月6日)的「願景五:永續環境」,以及「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記者會(2011年11月3日)上。英嘉配明確主張「推動2025非核家園計畫」,即核四廠不商轉,核一、二、三廠不延役,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而馬吳配則主張核一、二、三廠不延役,但核四廠一定要商轉(馬吳陣營在11月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核四廠一定會在2016年之前商轉),要穩健減核、逐步邁向環境基本法規定的「非核家園」(但沒有時間表!)。其實,核四廠商轉與「非核家園」目標是完全矛盾的。核四廠若在2016年商轉,營運期至少四十年,台灣要實現「非核家園」將遙遙無期!
基本上,311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而造成福島核災,已充分曝露出核能發電的不安全性及核安無法確保的本質,故世界各國紛紛檢討並調整核能政策。例如德國就立即宣佈關閉七家在1980年前興建的舊核電廠,並宣告將可提前在2021年告別核能。而核四廠的耐震係數設計僅0.4g(重力加速度),遠低於日本福島核電廠的0.6g,且自1996年10月將「統包」改為「非統包」後,邊設計、邊採購、邊施工互為牽連糾葛,設計變更及設計衝突又多,而主控制室又在2008年9月10日辛樂克颱風時被淹沒,是「拼裝又泡水」核電廠,比運轉都已超過二十五年的核一、核二、核三廠之核安問題更令人擔憂。因此,英嘉配主張不讓核四廠商轉,是要讓台灣遠離核災的威脅。
但馬吳陣營將核電視為無碳或低碳能源,是減碳的良方,且自信可以「確保核安」,故主張核四廠一定要商轉,是要強迫台灣人民「擁抱核四」。而其「確保核安」之道則在於:(1)2012年完成二階段核能電廠安全總體檢與個廠壓力測試,落實執行安全防護與緊急應變強化方案。(2)成立行政院核能安全督導會報,持續加強安全管制與監督。(3)加強核四施工與測試品質查核,確保如質安全運轉。問題是:「拼裝又泡水」核四廠的耐震與防海嘯設計毫無改善,完全無視核四廠位處「枋腳斷層」地震帶,又鄰近11座海底活火山的潛在海嘯威脅,且核四廠設計衝突多,又多偷工減料,光憑一個核能安全督導會報及加強核四施工與測試品質查核,如何能「確保核安」?如果原來負責核能安全管制與監督的原子能委員會都無法做好核能安全管制與監督的工作,多成立一個未必比原子能委員會更專業的「核能安全督導會報」就能做好「確保核安」的工作嗎?

2011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