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核四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一、前言
2011311日,日本福島核災以來,核四議題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民間反核意識普遍覺醒,反核聲浪高漲,但馬政府堅持追加預算續建核四的立場不變,只是宣示,要確保核安,才讓核四商轉。馬政府提供的核四相關資訊又真真假假,且錯誤資訊又多於正確資訊,企圖誤導一般普羅大眾。例如,在20119月,經濟部曾以2011~201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5%,電力成長需求彈性係數0.75:1,估算至2025年,每年電力成長約3.75%。依此情境估計,倘若沒有核四,2014年備用電力(備轉容量率)僅4.5%,有核四8.5%,2015年沒有核四將降至2%多,全台各地有斷電危機,一年中至少100天會斷電,以北部地區缺最大,限電危機升高。(見201196日,工商時報)「倘若沒有核四,全台各地一年365天中至少100天會斷電!」看看這是這個政府對台灣人民多大的恐嚇!
行政院在今年(2013225日拋出停建核四公投議題;經濟部在226日就說,我國法定「備用容量率」為15%,若核四不商轉,2015年電力備用容量率可能降到7.4%(與20119月所說的2%相差何其多!),「隨時可能有供電危機」。台電公司更聲稱,若加上其他三座核電廠都除役,電費將大漲逾4成,平均每戶每年電費增加5,700餘元;且2018年起,北台灣將有272萬戶有「立即限電風險」。227日台電董事長黃重球又說,無論是否有核四,我國電價都會調漲;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低,調漲的幅度較小,若改採天然氣發電,相對成本較高,調漲的幅度也隨之增加。之後台電更是一再強調說,核能發電是目前各種發電中最便宜(最經濟)的,每度僅0.66元左右;核四廠追加預算完工後商轉,每度電也還不到2元,仍是最便宜的。
2013226日,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在立法院說,「民進黨當初停建核四,當天股市爆跌200點左右,停建期間跌幅2000~3000點左右。」意指停建核四將造成股市重挫,經濟衰退。中國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自稱「轉述」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說,「停核四台股將重挫兩千點!」蔡正元認為,停建核四,股市將會重挫,將衝擊產業發展,造成經濟衰退。但陳裕璋否認有說過那句話。
最近馬政府又說,台電已投入2,640多億元資金興建核四,一旦停建核四,立即要面臨國內外承包商的合約賠償問題,初估約100億元。其次,核四廠興建至今投入2,640多億元成本,將認列虧損,目前累計虧損已近2,000億元的台電虧損將超過資本額3,300億元,依公司法規定,台電將宣布破產,由全民埋單;這是反核四的代價。
以上馬政府與台電林林總總的說法,可歸納如下:核電是最便宜的,若廢核四,全台將面臨缺電危機,電價必須大漲,股市將重挫,而造成經濟衰退,台電也會破產。若停建核四,是否會真如馬政府所言,對台灣的產業經濟造成重大的衝擊,實在值得深入探討。本文就是要來探究這些問題的真相,並一一拆穿這些杜撰的恐嚇謊言。



二、核四對電價的影響
(一)無核四台灣不會缺電
馬政府宣稱,若廢核四,全台將面臨缺電、限電危機,電價必須大漲,股市將重挫,經濟將會衰退,台電也會破產。這是擁護核能的中國國民黨政府,長期以來慣用的恐嚇謊言。自1980年代規劃要興建核四廠起,台電就以「不建核四,未來台灣就會有缺電危機,電價就會大幅上漲,就會影響產業競爭力,而影響經濟發展」為由,來恐嚇國人。依原規劃,核四應在2000年完工商轉,但核四延宕迄今超過12年尚未完工。不過,自2000年以來,台灣從未缺電,每年的備用容量率都超過12%,2008年以來更都超過20%,每年電廠產能利用率不到六成。台電當年要建核四時的恐嚇謊言,早已不攻自破。因此,廢核四絕不會造成電力不足的缺電危機,台灣的電力還是大量供過於求。
何況台電的限停電又未必與電力不足有關。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在19884月所發表的研究報告,自從核能電廠加入運轉後,歷年來限停電次數中,由於核能所引起的停電次數最多,19781985年的291次限停電中有161次是核能引起的,大約占55.3%。另外,根據統計資料,自核能電廠運轉日起至19901月止,三座核能電廠六部機組反應器急停452次,其中由於設備故障與人為錯誤所致的次數各為186次與157次,分別占41.15%與34.73%。很明顯的,核電廠之興建並不能確保供電之穩定,反而增加限停電的風險。
馬政府的能源政策,向來都先高估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期間的經濟成長率與能源需求,並維持偏高的備用容量率(15~20%),然後將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發電的裝置容量設定「上限」,而得出「若無核電,台灣就會缺電」的結論。經濟部曾於20119月,依預測2011~201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5%,估算至2025年,每年電力成長約3.75%。依此情境估計,倘若沒有核四,2014年備用容量率僅4.5%,有核四8.5%,2015年沒有核四將降至2%多,全台各地有斷電危機,一年中至少100天會斷電,以北部地區缺最大,限電危機升高。查2000~2009年間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僅3.4%;馬執政四年(2008年第三季至2012年第二季)間平均更僅2.7。經濟部竟依2011~201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5%,推估未來電力成長需求至2025年,每年電力成長約3.75%,顯然是刻意大幅高估,以作為核四非續建不可的藉口。
至於備用容量率,乃是台電在規劃長期電源開發方案時,考量的因素之一,是「規劃的」目標,而不是「法定的」備用容量率。我國並沒有任何法律條文規定要有20%或15%的備用容量率。台電之所以長期堅持要維持偏高的備用容量率,乃是對其本身的經營管理能力缺乏信心,擔心一旦備用容量率低於15%,便無法達成穩定供電的政策目標;而維持15%,甚至20%以上的備用容量率,則台電即使經營管理鬆散,也可輕易達成穩定供電的政策目標。
依台電的定義,所謂備用容量是指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裝置容量扣除廠用電後之最大出力)與系統小時尖峰負載(一年中某一天某一小時最高峰用電量)之差;而備用容量率則是指備用容量占系統小時尖峰負載的比率。這些備用發電容量,是為了因應在用電高峰期間用電需求突然大增,或萬一電力系統中某些機組發生意外事故,致無法發電時,作為備胎之用。如以台灣電力系統中3個最大的獨立機組的裝置容量占全系統的比重作為「合理的備用容量率」(若一部機組發生意外而出狀況的機率為萬分之一,則3部機組同時出狀況的機率為兆分之一,趨近於零),則8~10%的備用容量率已是綽綽有餘,超過10%將造成電力投資的資源浪費。尤其是投資於大型電廠(如核能電廠)的浪費更大。20124月日本電力系統協議會(Electric Power System Council of Japan)估算出,日本九大電力公司必要備用容量率亦為8~10%。其考量因素為偶發的供電能力與負載需求變動7%左右(包括(1)發電機組非計畫性停機,(2)枯水,(3)短期負載突升),以及持續負載變動(景氣循環變動,負載增加與基期值產生偏差)約1~3%。這與我們的主張不謀而合。
19901996年間,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僅維持在4.2%至7.4%之間,就算偶爾發生停電(未必是電力不足所致,也可能是輸電系統的問題或其他因素造成的),但並沒有真正發生大斷電的危機;就算偶爾一、二天的停電損失,也遠小於浪費投資的大損失,如核四就是浪費的投資,耗資將超過3,300億元。而且該期間的平均經濟成長率(6.94%)比2000年以後備用容量率維持在12%以上的10年間之平均經濟成長率(3.42%)還高出一倍多。備用容量率與經濟成長率兩者之間顯然並沒有正相關!
近年來,台灣的電力市場一直是處於大量供給超過需求的狀態,在2009201020112012年的電力備用容量率分別高達28.1%、23.4%、20.6%與22.7%。2011年電力系統的容量因數(即電廠產能利用率)為59.28%,表示一年平均閒置可發電電力占總可發電電力的40.72%。這充分顯示,台電浪費的投資太多,導致電力大量供過於求。核四廠兩部機組的裝置容量2.7GW(十億瓦)若加入商轉,將使電力系統提高約5~6%的供電能力,使原已處於大量供過於求的電力徒增備用容量率而已。因此,現在停建核四,台灣也不會缺電。
目前核能發電的裝置容量僅占全台電力系統的11%左右,即使現在就把核一、二、三廠除役,台灣還有11%左右的備用容量率,仍在8~10%合理備用容量率的範圍之上,也不會缺電。何況全部核電廠如期除役需等到2025年,距今還有12年之久,如果需要以其他能源來替代也不會有問題。是因為台電不長進,認為備用容量率必須在15%(過去是20%)以上才能維持供電穩定的目標,才會說廢核後會有缺電危機。之所以說台電不長進,是因為台電就是靠浪費的過度投資,而不是改善其經營管理能力,來達成穩定供電的政策目標。
(二)核四發電成本非常高
台電說,核能發電是目前所有發電形式中最便宜的,每度僅新台幣0.66元左右;核四廠追加預算完工後商轉,每度電也還不到新台幣2元,仍是最便宜的。這是台電長期以來,以其「自己編造」的不實的「會計成本」來混淆「經濟成本」,欺騙、誤導社會大眾的說辭。其實,核電是最昂貴的。
美國核電設備供應商奇異公司(GE)(核四廠得標公司)首席執行長傑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20127月於倫敦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若與其他形式發電的能源相比,核能發電成本過高,已很難證明它的合理性,未來將是天然氣與風能的天下,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正轉向以天然氣和風能,或者天然氣和太陽能的發電組合來發展。
依美國研究機構Keystone Center的估計,2007年的核能發電均化成本為每度8.3~11.1美分,以當時匯率美元兌新台幣1: 32.443計算,折合新台幣2.7~3.6元。另依美國能源部估計,2017年核電成本(不含除役與核廢料處理費用)為每度11.14美分,比燃氣、水力、風力、燃煤發電成本都要高。若加上除役與核廢料處理費用,其發電成本也比太陽能發電高,肯定是所有發電中最昂貴的。台灣的核能技術、設備、材料都靠國外進口,建廠成本又比國外高出甚多,台灣的核能發電成本怎麼可能只有美國的24.5~18.3%呢? 能造出如此神奇的數字,台電真是太神通廣大了!如果台電的核電真是這麼便宜,這麼具有競爭力,台電應該早就可以輸出核電廠了,怎麼一個核四廠蓋了二、三十年還蓋不好,還要仰賴國外技術呢?
關鍵在於Keystone Center與美國能源部的評估是「經濟成本」,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比較各種發電方式的單位成本所採用的就是這種成本,但台電卻老是拿自己編製的不實的核電「會計成本」來欺騙誤導社會大眾。世界各國都是以「經濟成本」,而不是以「會計成本」來比較,因為「經濟成本」才是一項投資計畫要考量其成本效益時的設算成本,其年均化成本是不變的,而每年計算的「會計成本」則會隨每年發電量的不同與燃料成本…等因素的變動而變動。要比較各種發電廠的發電成本之高低,必須先假設所欲投資的電廠的產能利用率相同,其總發電量也相同(或相當接近)。然後計算各種電廠的生命週期(從搖籃到墳墓)總成本之現值(包括規畫、建廠、運轉、除役及廢料處理等費用),再將其除以運轉期間可產生的總發電量,即可得出單位年均化成本(=總成本現值/總發電量),以資比較,作為選擇投資何種電廠的判斷依據(選擇單位年均化成本最低者最有利)。當年台電規劃要建核四廠時,所提出的《核四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之替代計畫經濟比較就是這麼做的。
如果我們將電廠壽命週期成本分成三階段:運轉前(規畫加建廠成本)、運轉期(營運成本)、停止運轉後(除役加廢料處理成本),則核電廠最高的成本是在停止運轉後的除役加核廢料處理成本(即後端營運成本),其次是運轉前的規畫加建廠成本,最低的是運轉期間的營運成本。而台電所說的核能發電每度僅新台幣0.66元左右,就是以近年來(運轉期間)的每年營運成本除以每年的總發電量計算而得的「會計成本」,等於去頭又去尾,完全不計核電最貴的除役加核廢料處理成本(留給後代子孫去負擔)以及建廠成本(當作沉沒成本)。
而且「會計成本」深受電廠每年實際發電量及電廠折舊年限(會計上)的影響。當燃氣電廠被台電規劃為尖載機組(尖峰用電時才發電,有些可能只在六至九月,甚至僅七、八月才發電),如果年發電量不到基載機組的核電廠的1/2(或1/3)時,燃氣發電的會計成本就會被高估一(或二)倍以上;相反的,被規劃為基載機組的核電廠之發電「會計成本」則會被低估三成以上(因計算分母的發電量比原規劃的發電量大增)。而會計上的折舊年限又少於二十年,則核一、二、三廠都已不再攤提折舊費用(即已不計建廠成本),又使核能發電的「會計成本」更加低估。如此,台電自編的核電「會計成本」,當然就會降到其「經濟成本」的五分之一以下。這是因為台電是一個獨占的綜合電業公司,可以自由規劃不同電廠為基載機組、中載機組或尖載機組,以利電廠之發電調度,但如果是在一個自由競爭的電力市場(如美國),核能機組必須與其他發電機組公平競爭,便不可能被規劃為基載機組,幾乎優先滿載發電,產能利用率高達90%以上,而將其他發電機組規劃為尖載機組,只發電二、三個月,產能利用率僅三成左右。
回到「經濟成本」之推估,根據台電公司委託其子公司泰興工程顧問公司於19912月所編製的《核四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之資料,當時估計的核電成本為2.703/度(原規劃2000年完工的價格),其中固定費用為1.908/度。而且該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敏感度分析還指出,若建造成本增加超過17%,則核電成本將高於燃煤發電成本。即使該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刻意大幅低估核四的發電成本(詳見拙著《解剖「核電經濟」的神話》,1993年),在20006月至9月的「核四計畫再評估會議」時,核四計畫的預算已追加了22.7%(由1,697億元追加為2,082億元),但當時在委員會的報告中,台電仍然製造出核電成本還是最低的數據,繼續欺騙社會大眾。如今,建廠成本已由原預算1,697億元提高到2,800億元以上,還要再追加到3,300億元以上,將追加超過94%,甚至一倍以上,但台電竟然還能編造出:「核四廠追加預算完工後商轉,每度電也還不到新台幣2元,仍是最便宜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騙、騙、騙,真是惡性難改!!建廠成本愈追加愈多,竟然平均每度電的發電成本可以愈算愈少?天底下竟然會有人可以創造出如此的「奇蹟」!台電杜撰虛幻數字的功力真是獨步全球!
事實上,現在建廠成本由原預算1,697億元提高到3,300億元以上,將使固定成本提高為3.71/度以上。因此,如果以原《核四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資料來推算(暫不考慮其刻意低估的部分),核四廠每度電的成本將約為4.51元(2000年的價格),以躉售物價指數(2011年為2000年的1.293倍)來換算,2011年的核四廠之發電成本約為5.83/度,是台電目前所說的2/度的2.9倍,是台電自編的「會計成本」的8.83倍!這樣的發電成本不僅高於火力發電成本,也高於再生能源中陸上風力發電成本。
而這個發電成本還低估運轉維護費(不到燃煤發電的一半,與美國是燃煤發電的2倍多的情況相反!),更低估後端營運費(除役與核廢料處理費用)。若依台電所說,現有三座核電廠的後端營運費用約需3,353億元(2008年幣值)(見台電核四相關議題說帖,20131月),以躉售物價指數(2008年為2000年的1.288倍)來換算,約需2,603億元(2000年幣值),是當年三座核能電廠的建廠費用(核一、二、三廠分別為296.2億元、610.72億元、903.21億元,合計1,810.13億元)的1.438倍,則未來核四廠的後端營運費將高達5.335/度,比當年估計的0.26/度要高出5.075/度。那麼,核四發電的每度成本將高達9.585/度(2000年幣值)。
另根據工研院蕭國鑫最新的研究報告,英國蘇格蘭的Dourneay核電廠原型快滋生反應爐,裝置容量270 MW(百萬瓦),運轉期間為1974~1994年,建廠經費約為4,000萬英鎊,目前正進行該核能電廠的除役規劃工作,預定於2036年完成相關除役及淨化工作監控狀況,推估用於除役費用約3億英鎊,為建廠經費的7.5倍,且該地區需等到2336年才可能恢復為可再利用的棕色土壤場域,估計費用為建廠成本的70倍以上。如果我們以相同模式來推估核電廠除役經費,則核四預算為新台幣1,697億元,追加至超過3,300億元,若核四商轉,未來的除役成本將高達新台幣24,750億元(以7.5倍計算),加上300年間的低階核廢料處理及恢復土地利用等,則將高達新台幣231,000億元以上(以70倍計算)。這還未包括高階核廢料(用過核燃料棒)需經數十萬年的處理費用。如果以此標準來計算,未來核四發電的每度成本絕對是相當高的二位數!
而這些估計只是核能發電本身的內部成本,若考慮核四廠商轉後將有其他電廠淪為備載機組,則核四廠的「經濟成本」將更高。若再進一步考慮到核四廠的興建只是徒增備用容量率而已,對於滿足電力需求的貢獻幾乎等於零,也就是沒有增加電力供給的經濟效益,則其「經濟成本」將是無窮大(因分母經濟效益趨近於零)。
上述核能發電成本尚不包括核電對海洋生態、文化古蹟的衝擊、造成社會不安與對立的代價、核災可能造成的損害與犧牲…等社會外部成本。這些外部成本更是難以估計的天文數字。如果2011311日日本福島核災是發生在台灣,台灣恐有滅國之虞,社會外部成本無窮大!
(三)核四造成電價不斷上漲
行政院在225日拋出停建核四公投,經濟部在226日就說,若核四不商轉,2015年電力備用容量率可能降到7.4%,「隨時可能有供電危機」。台電更聲稱,若加上其他三座核電廠都除役,電費將大漲逾4成,平均每戶每年電費增加5,700餘元;且2018年起,北台灣將有272萬戶有「立即限電風險」。227日台電董事長黃重球又說,無論是否有核四,我國電價都會調漲;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低,調漲的幅度較小,若改採天然氣發電,相對成本較高,調漲的幅度也隨之增加。
這些都是馬政府為了續建核四,而拿來嚇唬老百姓的藉口而已。如前所述,核四其實是最昂貴的,而且廢核四並不會缺電,所以也沒有需要以天然氣發電來替代的問題。事實上,是因為蓋核四才造成電價必須大漲。核四原預算1,697億元,不斷追加預算後,迄今已支出逾2,640億元。這導致台電自2006年由盈轉虧後,就連年虧損,至2011年底累積虧損達1,179億元,至2012年底更高達1,936億元。核四是浪費的投資,也導致台電累積負債的膨脹。目前累積負債已超過1.3兆元,每年光利息負擔,再加上電廠過度投資的折舊,恐怕就要好幾百億元。產能利用率又偏低(不到六成),要不連年虧損也難!台電為了彌補虧損大黑洞,就運用其獨占電力市場的定價能力,大幅調高電價。
馬政府在2008520日甫上台就宣稱油電價要漲足,以反映成本。油價於528日零時開始調漲;7月、10月電價兩階段調漲:先漲夏季電價1/4,過後調1/22012610日又大漲一波,平均每度電價已來到2.88元,比2006年每度2.1046元漲幅已高達36.8%。行政院又宣稱,今年10月確定還要再大漲一波!如果核四續建,未來還要再追加預算上千億元,台電的累積虧損黑洞必然隨之擴大,電價更是非漲不可!這就是為什麼台電董事長黃重球會承認說,「無論是否有核四,我國電價都會調漲」的主要原因。
如果台電沒有錯誤的興建核四而虛擲了2,640多億元,迄今會計帳上還不會出現虧損,反而還會有累積盈餘600多億元才是,自然就不必漲電價,所以說是因為蓋核四才造成電價必須大漲。台電說,廢核四電價就會大漲,是要將蓋核四造成電價必須大漲的罪過,嫁禍給反對核四續建的一方,是「作賊喊捉賊」!
三、核四對股市的影響
2013226日,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在立法院說,「民進黨當初停建核四,當天股市爆跌200點左右,停建期間跌幅2000~3000點左右。」意指停建核四將造成股市重挫,經濟衰退。中國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自稱「轉述」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說,「停核四台股將重挫兩千點!」但陳裕璋否認。這完全是杜撰、抹黑、詐欺、顛倒黑白,又是這個政府對老百姓的恐嚇謊言。其實是因為核四續建,不斷追加預算,導致台電虧損累累,而大幅調漲電價,加上油價也大漲,才造成股市重挫超過5,300點,跌幅高達57.5%,股市市值蒸發超過13.5兆元!
馬政府以為,事隔十二年多,老百姓已記不得當年的實際狀況,隨便杜撰一些驚人的數據,就可嚇唬反核的浪潮。事實真是如此嗎?且讓我們先回顧一下2000年停建核四的歷史真相。20006月至9月間,經濟部邀請產官學等代表17人組成「核四計畫再評估委員會」,對核四續建與否進行嚴謹的評估作業。參考該再評估會議的結果後,經濟部於9月底向行政院提出「核四計畫再評估結論建議書」。20001027日下午,行政院張俊雄院長宣布停建核四。但是20011月,立法院第四屆第四會期第一次臨時會,在國會最大黨的中國國民黨強勢主導下通過決議:「…行政院應繼續執行相關預算,立即復工續建核能四廠」。2001214日上午行政院第二七二一次會議決議核四預算繼續執行,並自即日起復工續建。停建期間計110天。
查證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資料,20001026日台股收盤為5,941.85點,1027日收在5,805.17點,下跌136.68點;次一交易日111日收在5,659.08點,下跌146.09點。若宣布停建核四是在股市收盤前,則當天是下跌136.68點;若宣布停建核四是在股市收盤後,則是次一交易日下跌146.09點,都沒有馬政府近來所謠傳的「當天股市爆跌200點左右」。倒是2001214日宣布復工續建當天收5,887.68點,比前一天收盤6,027.49點下跌139.81點。依馬政府的邏輯,214日宣布核四復工續建,股市應大漲慶祝才對,怎麼反而大跌呢?
20001027日宣布停建核四,到2001214日宣布核四復工續建,三個多月停建期間(110天),股市如往昔一般有漲有跌,由停建前一天的5,941.85點(或停建當天的5,805.17點),到復工前一天的6,027.49點,上漲了85.64點(或222.32點),並不是江宜樺所說的「股市跌幅2000~3000點」!(見下圖一)江宜樺的「股市跌幅2000~3000點」說,顯然與事實相左。這就是杜撰、抹黑、恐嚇!
如果真如江宜樺所說,「停建核四,股市跌幅在2000~3000點左右。」那麼,2008年大選前,馬團隊高喊股市上兩萬點,但馬政府一上台,股市就由9,300多點高峰往下滑落到4,000點以下,半年間重挫超過5,300點。請問:馬政府究竟停了幾座核電廠?
事實上,由於核四不斷追加預算,台電自2006年由盈轉虧後,累積虧損不斷擴大,便要求大幅調漲電價,以彌補虧損。馬政府在2008520日甫上台就宣稱油電價要漲足,以反映成本。油價於528日零時開始調漲;7月、10月電價兩階段調漲:先漲夏季電價1/4,過後調1/2
股市反映油電雙漲,台股加權指數由520日的9,309.95點一路下跌到1121日的最低點3,955.43點。(見下圖二)半年間重挫5,354.52點,跌幅高達57.5%,股市市值蒸發超過13.5兆元(以520日上市公司總市值23.6兆元計算),民眾財富大幅縮水,消費能力嚴重受創。這就是核四續建惹的禍!對此,馬政府一定會辯解說,那是受到前朝遺毒與國際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與油電雙漲政策無關,把責任再推給前朝與國外。只是自20005月陳水扁總統上台後,不是正好也碰上國際網路科技泡沫化嗎?當年美國加州矽谷災情慘重,而重創我國的電腦資訊產業,怎麼竟把當時的股市波動任意加工後再歸罪於停建核四呢?


圖一、核四停建期間台股走勢圖
註:2000/10/26台股收盤5,941.85點,10/275,805.17點,跌136.68點;次一交易日11/15,659.08點,跌146.09點。無論宣布停建核四是在股市收盤前或收盤後,當天都沒有江宜樺所說的「股市爆跌200點」。
核四停建期間(110天),股市上漲85.64點(按宣布核四停建是在當日股市收盤前計算)或222.32點(按宣布核四停建是在當日股市收盤後計算),而不是江宜樺所說的「股市跌幅2000~3000點」!

圖二、馬政府上台後台股走勢圖
註:核四續建,不斷追加預算,導致台電虧損累累,而調漲電價,加上油價也大漲,造成半年間股市重挫超過5,300,跌幅高達57.5,股市市值蒸發超過13.5兆元!



四、核四對產業經濟的影響
馬政府宣稱,若廢核四,全台將面臨缺電危機,電價必須大漲,股市將重挫,經濟將會衰退。又恐嚇說,台電已投入2,640多億元資金興建核四,一旦停建,台電將認列虧損,累計虧損將超過資本額3,300億元,依公司法規定,台電將宣布破產,由全民埋單;這是反核四的代價。這又是馬政府的卸責、栽贓與恐嚇,是在威脅台灣人民「要錢不要命」。其實,台電目前累計虧損已近2,000億元,是建核四造成的,不是反核四的代價。如果台電沒有錯誤的興建核四而虛擲了2,640多億元,迄今會計帳上還不會有虧損,反而還會有累積盈餘才是。續建核四還會再追加上千億元的預算,未來累積虧損還是會超過台電資本額,但台電不會宣布破產,而是會再漲電價來彌補虧損黑洞,由全民埋單。這才是建核四的代價,不是反核四造成的。
事實上,如前所述,由於核四不斷追加預算,造成台電自2006年由盈轉虧後,累積虧損不斷擴大。馬政府在2008520日甫上台就宣稱油電價要漲足,以反映成本,來彌補中油與台電的虧損大黑洞。油價於528日零時開始調漲;7月、10月電價兩階段調漲:先漲夏季電價1/4,過後調1/2
由於油與電不僅是民生必須品,也是企業生產不可或缺的原物料,油電雙漲的結果,不僅直接影響民生消費,更衝擊企業生產成本與競爭力(電價的衝擊更甚於油價),而導致百物齊漲,民生凋敝,造成「停滯膨脹」stagflation;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同時存在),使2008年的「痛苦指數」(通貨膨脹率加失業率)升高到7.67%,創下1981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以來的最高紀錄。再加上股市腰斬,市值蒸發超過13.5兆元,民眾財富大幅縮水,消費能力嚴重受創,更令全國中低收入民眾痛苦不堪。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負1.81%,更創下台灣六十年來經濟衰退的最差紀錄!造成經濟衰退的國內外因素固然不少,但核四不斷追加預算,造成台電累積虧損不斷擴大,而須大幅調漲電價,仍是主因之一。
201242日,油價又大幅調漲,電價也在610日第一波大幅調漲。比起2006年之平均電價,漲幅已高達36.8%。油電雙漲再次導致百物齊漲,八月份「痛苦指數」飆高達7.82%,再創新高,也是亞洲四小龍中最痛苦。2012年的經濟成長率則由前一年的4.03%大幅滑落至1.2%,是亞洲四小龍中最低。核四對經濟的影響,在馬政府上台後的兩度油電雙漲實已表露無遺。核四繼續燒錢,台電繼續擴大虧損黑洞,老百姓繼續遭殃,產業界也繼續受創!若還要將此不利影響歸責於停建核四,那就不止是卸責,而是刻意顛倒是非的邪惡!
20006月至9月間的十三次「核四再評估會議」中,主張續建核四的六位委員提出的理由就是:核四一旦停建,台灣將會面臨缺電危機,北部缺電將更形惡化,將使產業界嚴重質疑國內充裕供電的能力,對傳統及基礎工業造成嚴重衝擊。然而,12年過去了,核四尚未完工,台灣在過去的12年來不但從沒缺電,反而是電力供給過剩,台電的產能利用率偏低,加上續建核四的經費不斷飆高,導致台電虧損累累,而必須藉調漲電價來彌補其累積虧損的大黑洞,造成產業生產成本提高而降低其競爭力。如今,馬政府竟還執迷不悟,除了以同樣的理由來悍衛其續建核四的主張,更加上以「停建核四,台電會破產,會造成台灣經濟衰退」為藉口,來恐嚇企業界及社會大眾!真是悲哀!
然而,即使台電真的會因停建核四而宣布破產,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趁此機會改革台灣的電力事業,促進台灣電業自由化,建立一個有效率的自由競爭的電力市場。也可促進再生能源的發展,提高能源自主性與安全性,並改善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而有助於台灣產業永續發展。
其實,在20006月至9月間的十三次「核四再評估會議」中,主張停建核四的九位委員就已指出,不建核四,我們至少還有13.3%的備用容量率,並無缺電問題,且不建核四可節省許多成本,還可疏解財政負荷;廢止核四還可促進自產再生能源的開發、電力的自由化和能源產業的發展,確保電力穩定和安全,提升國家競爭力。同時還建議了三個不建核四反而可以賺錢的方法,包括改投資火力發電廠、將既有火力發電廠改裝成高效能機組、以及以投資核四2, 082億元(當時台電提出的預算)每年滋生的利息122億元的1/5來收購一般家庭的太陽能發電,以鼓勵民間再生能源的發展。現在回頭來檢視,自2001年以來,我國的備用容量率都在14.6%以上,2008年以後更高達20%以上,確如當年所言,至少還有13.3%的備用容量率,並無缺電問題。如果不是當年擁核的中國國民黨執意在國會通過「續建核四」的決議,而接受「停建核四」的建議,則台灣的產業發展便不會落到今天的困境,一定會發展的更好。
五、結語
2011311日,日本福島核災以來,核四議題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民間反核意識普遍覺醒,反核聲浪高漲,但馬政府堅持追加預算續建核四的立場不變,只是宣示,要確保核安,才讓核四商轉。行政院則在今年(2013225日拋出停建核四公投的議題,企圖藉由耍詐的公投法技術性封殺停建核四的主流民意,而遂行其續建核四的獨裁寡意。同時,馬政府又不斷提供錯誤的核四相關資訊,企圖誤導一般普羅大眾。更一再以「若廢核四,全台將面臨缺電危機,電價必須大漲,股市將重挫,經濟將會衰退,台電也會破產」等顛倒是非的文宣,恐嚇國人。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事實的真相是:廢核四,台灣並不會缺電、核四發電成本非常高;廢核四也不會是導致股市重挫的主要原因。20001027日宣布停建核四,到2001214日宣布核四復工續建,三個多月停建期間(110天),股市上漲了222.32點,並不是馬政府顛倒黑白所說的「股市跌幅2000~3000點」!反而是因為核四續建,不斷追加預算,導致台電虧損累累,而必須大幅調漲電價來彌補台電虧損的大黑洞。馬政府在2008520日上台後,油價與電價連續大漲,才造成股市自520日的9,309.95點一路下跌到1121日的最低點3,955.43點。半年間重挫5,354.52點,跌幅高達57.5%,股市市值蒸發超過13.5兆元!
也由於續建核四,是一項浪費的投資,又不斷追加預算,導致台電虧損黑洞不斷擴大,而必須大幅調漲電價,加上油價也大漲,不僅直接影響民生消費,更衝擊企業生產成本與競爭力。馬政府上台後,兩度油電雙漲,都對產業造成嚴重衝擊,都導致「停滯膨脹」。如果早在200010月停建核四後不再續建,到今天我們都沒有缺電的問題,還有很高的備用容量率,台電的會計帳上還會有累積盈餘,就不致於會大幅調漲電價,產業的競爭力也不會受到那麼大的衝擊。而如果現在停建核四,即使台電真的會因已投入2,640多億元資金而宣告破產,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趁此機會改革台灣的電力事業,促進台灣電業自由化,建立一個有效率的自由競爭的電力市場。也可促進再生能源的發展,提高能源自主性與安全性,並改善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而有助於台灣產業永續發展。

(本文發表於「2013 非核臺灣論壇」,20135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